在很多人的眼里,立案庭的工作很简单,不用开庭审案,不用调解纠纷,不用下乡镇调查,不用面对难缠的当事人,就是收收材料和送送材料,就像是一个“收发室”或者说是“挂号处”,连法院的大门都不用出。然而在立案庭近一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,你和我眼中的立案庭是不同的。
立案庭是法院的名片,是群众表达诉求、参与诉讼、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窗口,是人民法院掌握社情民意、服务涉诉群众、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。所以立案庭的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谈吐形象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要有处事不惊的深厚个人修养、要有像百科全书一样全面扎实的业务知识,否则就作不好名片,成不了桥梁,只会成为正义的绊脚门槛,成为败坏法院形象的窗口。
在立案庭工作,首先要练好“坐功”。立案庭的每名干警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、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,不能脱岗,没人替岗。每天必须提前到岗,做好立案、接待前的准备工作。由于立案庭是一个对外窗口,每天要接待很多来访的当事人和律师,他们来访的时间是不确定的,所以一天中不管是繁忙还是清闲,所有时间都必须在大厅中度过,在接待来来往往的当事人中悄然消逝。遇上立案的当事人较多,从一开门至下班,一刻都不能离开座位,甚至到同事们都下班了,我们才能走出立案大厅,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,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。因此,坐功不知不觉成了立案法官的基本功。
立案干警还要练就一身“忍术”。立案接待每天面对不同的当事人和来访人员,很多来访人因文化程度低、法律知识和诉讼技能欠缺,造成引导和释明工作难度相对较大,这就要求立案和接待干警必须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极大的耐心。对很多当事人,立案干警不仅要耐下性子,用心听取其缺乏逻辑的叙述,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明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,又得详细给其讲明如何写诉状,立案时应提交的资料、身份证明、主要证据等。
干警们不只要耐得住啰嗦,还要受得了委屈。作为立案庭的干警,时常要面对来访人不满情绪的宣泄和无端指责。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,一般都是在双方矛盾比较尖锐,难以自行调和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。而很多当事人会把情绪带到法院,首当其冲的就是立案接待干警,一肚子怨气,可以说是一触即发的“炸药包”。接待干警就成了当事人的“出气筒”,默默承受着当事人的责难。很多当事人一言不合就开骂“你们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,我们纳税养着你们,让你们立案你就得立案。”“你们就说能不能干,不能干我就找你们领导,不信没人能管得了你们。”“今天这个案子不立,我就不走了,你们得供我吃、供我喝,还得给我报销误工费,要不我就不走了。”然而干警带着满肚子的委屈,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任由他们牢骚发尽,耐心地解释也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指责。
在立案庭工作,你最应该练就的真功夫就是“能力”,立案工作以接待当事人为开始到将案卷材料送达到业务庭为结束,中间涉及到的工作有:解答当事人的疑问、告知所需的诉讼材料和诉状书写的正确格式、接收材料、为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、领导签批、通知缴费、录入系统、填写案件流程卡片,最后送到各业务庭,程序繁杂;并且每当系统升级和案号更新后,都是一次对自己大脑的升级和更新,代表着你之前所记忆的内容都变成了过去式,最新的知识内容等待着你的挑战。
而且在立案庭工作,你还要做的工作有诉前调解、诉讼辅导、诉调对接、诉前保全,为拨打12368诉讼服务热线的群众进行答疑,这些工作就需要立案干警进行文书送达、查封冻结和开庭记录等,每项工作都需要你有专业的法律知识,熟练的业务技能,强大的沟通能力,以及深厚的业务修养。
当然,立案干警最大的快乐也是在工作中带来的快乐,看着当事人对我们的解答露出满意的笑容,是我们的快乐;看着想要离婚的小夫妻,经过我们的调解和好如初,是我们的快乐;看到一个个问题被我们解决,一个个难处被我们化解,就是我们的快乐。虽然面临着许多困境、不解和无端指责,但每名立案干警都有一套自己的排忧绝招,比如和同事、家人多多沟通、发发牢骚,比如多看看“心灵鸡汤”,比如开个小型内部座谈会“吐吐槽”,比如下班后相约购物等等,只有将当天的压力化解、排出,才能在第二天的工作中,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状态,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。意想不到的事每天都在发生,立案干警们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,但有问题大家共同面对,一起解决,其中的乐趣不言自明。
日复一日的繁杂与辛苦,不会磨灭我们的热情,反而会让我们更加有耐心,有决心的去干好工作,加强与来访群众的沟通交流,致力于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矛盾、解决困难,树立“公正、廉洁、为民、高效、服务”的良好形象。